肝癌 - 肝癌成因, 肝癌病徵, 肝癌治療, 肝癌治療風險


肝癌是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,根據醫院管理局統計數字,2010年本港有1832宗肝癌病例,因肝癌而死亡人士共1488人。由於肝癌初期病徵並不明顯,故此不少肝癌患者在晚期才被確診,未能盡早作出診治。事實上,慢性乙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成因,定期監測及透過藥物治療肝炎,可有效預防肝癌。若不幸患上此症,隨著醫學進步,除了傳統外科手術外,亦有各種療程能根治肝癌或控制病情。


肝癌成因


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是引致肝癌的高風險成因,有研究曾指出,慢性乙肝患者患上肝癌的機會較正常人高出一百倍,由於肝細胞長期被肝炎病毒感染,導致肝細胞的基因突變;而主要由血液途徑傳播的丙型肝炎,如延遲醫治,可演變為肝硬化,繼而惡化至肝癌。若有酗酒或高脂肪飲食習慣,亦有機會患上肝癌,除了酒精會影響肝功能外,高脂肪飲食更會出現脂肪肝,可能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。


肝癌病徵


肝癌可分為三期,第一期的腫瘤體積約小於五厘米;第二期的腫瘤體積約逾五厘米,且有肝硬化情況;第三期則指腫瘤巨大,除了肝功能情況差外,肝臟亦可能出現血管閉塞等。由於肝臟沒有痛感神經,大部分肝癌患者初期沒有明顯病徵,直至腫瘤長大及出現肝硬化,才會有黃疸、腹水、食欲不振、疲倦、上腹不適及肝臟脹大等症狀,故此不少患者確診患上肝癌時,已屬癌症晚期。


肝癌治療, 肝癌治療風險


哪種方法最適合治療肝癌?治療肝癌方法眾多,可分為根治性及非根治性。在根治性方法中,除了移植肝臟外,手術切除是較佳的治療方式。不過,若患者的肝癌屬多發性癌腫散布於肝臟、肝功能變差出現肝硬化,或有心臟病及肺病等,均不適宜施手術切除肝癌腫瘤。

相反,熱能消融術﹝Thermal Ablation﹞可減少外科手術風險,醫生可透過皮膚介入(毋須全身麻醉)或透過開腔手術或腹腔鏡(須全身麻醉),在電腦掃描影像或超聲波協助下,以導管及探針將微波或射頻所產生的熱能射向肝癌腫瘤位置,殺死肝癌細胞,此方法對移除直徑小於三至五厘米的癌腫,效果較佳,腫瘤科醫生會視乎患者的腫瘤位置及身體情況,安排以皮膚介入或腹腔鏡等進行,惟此方法不適合肝硬化或腫瘤過大的肝癌患者。

至於屬肝癌晚期或肝癌腫瘤過大患者,則可進行非根治性治療,控制病情。例如,患者可進行體內放射治療(SIRT),腫瘤科醫生會在患者腹股溝開一個小孔,把含放射性元素釔90的小球透過導管進入肝動脈,釋放出放射物質,殺死癌細胞。此方法可作晚期肝癌患者的舒緩性治療,部分肝癌患者可能因攝取過多放射性物質引致併發症,惟情況較罕見。

除此之外,肝動脈血管栓塞術(TACE)亦能控制晚期患者病情,腫瘤科醫生會以藥物堵塞供應腫瘤營養的肝動脈,令癌腫因缺乏血流供應而壞死。接受此療程的肝癌患者,其肝臟血管必須沒有阻塞,且每隔六個星期要再塞藥。另方面,服食標靶藥物亦可舒緩晚期患者的病情。




以上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。
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,而不應完全依賴網站上的資訊。

參考資料

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Cancer Research UK Medline Plus Macmillan UK